太湖之畔的西山漾湿地,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千百年流淌的溇港水系见证着一场跨越国界的青春盛会。2025 年 6 月 28 日至 30 日,第二届国际名校生态赛舟会暨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在此激情上演,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 26 所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学子们,以舟为媒,在浪花飞溅中书写着团结与友谊的篇章。
一、水上竞技: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西山漾水面上,龙舟、皮划艇、桨板等项目轮番登场,选手们的呐喊声与鼓点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在 12 人龙舟 200 米直道竞速赛中,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三支队伍以整齐划一的动作率先冲线,斩获一等奖。澳门大学与清华大学首次联合组队参赛,队员周家琪赛后难掩兴奋:“大家在热爱龙舟的氛围下拼搏,这种默契感超越了国界与语言的隔阂。”
单人皮艇项目中,浙江大学陈文飞以绝对优势摘得男子组桂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 Teo Zhi Jie 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WILFRED BJØRN HUSEMOEN-ZHANG 紧随其后。女子组比赛中,新加坡选手 Linnet Xue Hui Lin 凭借精湛的技巧拔得头筹,澳门大学张婧怡与耶鲁大学 Danielle Lodge 分列二、三位。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科涅茨科在现场赞叹:“湖州的水域条件堪称完美,这里的赛事让我们看到了水上运动在青年群体中的无限潜力。”
二、文化交融:从溇港到课堂的深度对话
除了竞技,赛事更精心设计了文化体验环节。参赛学子们走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太湖溇港,在义皋村的溇港文化展示馆里,触摸千年水利智慧的脉络。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的治水理念、“桑基鱼塘” 的生态智慧,让国际学生们惊叹于中国古人 “天人合一” 的生存哲学。

在浙江大学吴兴水上运动教学基地,中外学子围坐一堂,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湖笔制作技艺,体验端午裹粽、香囊制作等民俗。剑桥大学学生 Bastiaan Johannes van Oalen 感慨:“龙舟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承载着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次比赛让我真正理解了‘同舟共济’的含义。”
三、友谊桥梁:超越赛场的青春共鸣
赛场内外,跨国界的友谊悄然生长。香港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队员们在赛前热身时互相调侃,暴雨中未能试水的遗憾反而化作赛场上的默契。哈佛大学学生 Lihong Xu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桨叶划过水面的声音让我感到平静,这种独特的体验缓解了学业压力,更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赛事主办方特别安排了 “水上运动 + 文旅” 的深度体验,学子们走访潞村 “世界丝绸之源” 陈列馆,在钱山漾遗址触摸 4000 年前的蚕桑文明;探访杨溇村的太湖蟹养殖基地,品尝 “蟹咖啡” 等创新业态。澳门大学龙舟队队长李淳堇坦言:“这里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让我看到了中国乡村的活力,也让我更想深入了解这个国家。”
四、未来展望:从西山漾到世界的水文化之旅
作为全国首个高校水上运动教学基地,吴兴已连续五年举办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浙江大学副校长杜江峰表示:“我们不仅要培养竞技人才,更要通过水上运动传递团结拼搏、命运与共的青春力量。” 此次赛事中,浙江大学与剑桥大学、耶鲁大学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联合开发水上运动课程,推动中西方体育文化互鉴。
闭幕式上,当《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响起,各国学子将写满祝福的纸船放入西山漾。来自东京大学的佐藤美咲说:“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体育可以打破偏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成为朋友。” 正如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所言:“吴兴正以水为纽带,搭建全球青年交流的舞台,让‘新青年城市’的活力在碧波上绽放。”
从太湖溇港的千年文脉到西山漾的青春浪花,这场水上盛会不仅是竞技的战场,更是文明对话的桥梁。当名校学子们的船桨再次划破水面,激荡起的不仅是浪花,更是跨越山海的友谊与对未来的共同期许。